在前不久闭幕的国内最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展会——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上,文化皖军再获丰收,我省在会上发布文化产业招商项目267项,其中有33项入选《2017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入选数并列全国第一;文博会期间发布的全国文化产业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数和营业收入分列全国第九位和第十位,其中,营业收入排名较上年提升一个位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重要抓手,大力扶持重点文化改革发展示范企业和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努力将改革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主业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
文化产业品牌园区,是引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成功创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及全国唯一的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字号”文化产业园区达5家。2016年8月,全省首个文化产业“战新基地”——省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合肥)基地落户合肥市包河区,迅速形成广播影视、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创意休闲四大集聚板块;当年,基地共完成创意文化产业产值433亿元,税收1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
过去,人们常说“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即“+文化”,近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文化+”。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农业”“文化+金融”……文化创意和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精彩演绎着新型文化业态的独特魅力,带来“1+1>
借力“一带一路”布局文化产业,加快文化“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拓宽对外文化贸易渠道,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结构,文化产品出口由单一的实物出口向版权贸易、印刷服务、数字传媒产品等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徽出版集团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输出连续8年居全国前列;26家企业、10个项目入选2015-201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居全国第三位、中部第一位。
让城乡群众享受价廉质优的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落脚点。 2014年至2016年,我省连续举办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其中,第三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全省累计参与文化消费人数8736.6万人次,消费总额167.6亿元,较上届分别增长15.8%和19.5%。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