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编办开展“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专题调研活动

访问次数: 5779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7-12-22

[字体: ]

精准服务企业降成本  持续深化改革见成效

——省编办开展“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专题调研活动

 

为全面评估我省清单制度建设成效,深入研究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改革举措,省编办积极行动、主动作为,聚焦政策落地的“堵点”和企业发展的“痛点”,认真谋划调研思路、科学制定调研提纲、统筹安排调研访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充分听取市县和企业的意见建议,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角度关注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改革举措和政策建议,努力挖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空间。

一是认真谋划调研思路。系统学习省委省政府有关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改革要求,认真领会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集中骨干力量组成专题调研组,明确了将专题调研与专项督察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中央编办深化地方权责清单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听取部分市县编办同志意见建议,研讨深化清单制度改革的方法路径;通过召开企业专场座谈会和“一对一”深度访谈,听取企业关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经营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清单制度建设阶段性“回头看”专项督察,全面评估分析改革成效,持续巩固拓展“放管服”改革成果。

二是精心研究确定调研内容。确定了通过调研重点了解、掌握的三方面内容,即注重了解不同类型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支出构成情况,选择涉及商务服务、生产制造、零售批发等不同行业规模的15家企业开展调研访谈;注重把握我省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负担总体情况以及企业对我省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政策措施了解情况(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政府权责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关注“解剖麻雀”,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阶段(筹建、建设、运营、扩建等)或环节(生产、销售、管理等)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支出情况、表现形式和产生的直接影响,以及企业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建议等。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论证。通过调研,特别是与企业“一对一”的深度访谈,增进了企业对我省“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举措的了解,初步明晰了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支出构成情况,厘清了实体经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负担的重点环节和压减空间。

参与调研访谈的企业积极评价我省围绕“放管服”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认为近年来政府部门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看人办事、凭关系办事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一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激发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建立清单制度,大幅精简政府权力事项。取消各类资信证明、财务审计报告等一批中介服务,规范肥料田间试验等一批中介服务为企业自行开展,转换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等一批中介服务由行政机关委托并承担费用,从源头上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打破市场公平竞争行政壁垒,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活了企业“双创”的动力,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培育。二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清单制度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政府从单纯的发展本位走向民生本位,从管制本位走向服务本位,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加快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进一步厘清层级政府间、部门间的职责关系。三是重心下移转变方式利企便民。权责清单亮出政府权力和责任家底,为依法行政和群众办事搭建了沟通桥梁,提供了共同遵循,有利于增进互信理解,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权力下放、属地管理,注重发挥基层贴近群众靠前服务的优势,让群众少跑路、少花费、得实惠。

通过调研访谈,多数企业认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度性交易成本占企业成本支出构成比重不大,对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关注的是政府能否在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进一步出台减费降负政策。但在小微企业创立初期,仍存在办事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信息数据共享互通不充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究其根源,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革政策措施知晓度不够。体现在企业获取政策信息渠道少,相关政策措施宣传广度、深度不够。二是审批效率有待改进提升。虽然审批事项大幅精简,但审批环节多、申报材料多、程序繁琐等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获得感”。三是数据共享机制还不够健全。部门间审批数据“信息孤岛”问题制约了网上审批服务,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办事效率受影响。四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相关改革配套制度还不健全,上级部门对下指导力度有待加强,基层部门对政策的把握能力和水平影响政务服务有效性和便民性。

综合调研情况,省编办充分吸收调研访谈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深度挖掘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空间,研究提出六方面具体建议:一是加大改革政策宣传力度。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找准深化改革切入点、攻关点,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改革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多渠道开展宣传解读,健全完善政企双向交流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二是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开展以减少申报材料为主要内容的“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继续取消、简化一批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繁琐手续。稳妥有序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探索完善与“证照分离”改革相配套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措施,更大程度地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三是建立简政放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简政放权的预判分析评估机制,适应简政放权新情况,强化部门责任,提升基层承接能力,做到该减的减、不该减的坚决不减,增强简政放权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四是持续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完善公布中介服务事项实施机构的资质条件及依据等内容,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便利条件。五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凡与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尽可能网上办理。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对群众必须到场办理的事项,尽可能减少到场次数。加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六是加强改革措施跟踪问效。开展“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察,通过督察找准问题短板,明确整改措施,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确保“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