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文明办副主任黄文进: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访问次数: 438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8-03-07

[字体: ]

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不断提高城市的和谐宜居程度。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和引领,抓好规划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突出综合治理,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程度,居民幸福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均衡教育“铜陵经验”领跑安徽、享誉全国,入围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成功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城市空间更加完善完备。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风貌。铜陵坚持把规划建设水平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准,完善城市规划、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幸福美丽城市。推动规划水平提标。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编制实施56项重大专项规划,新建改造城市主次道路与微循环道路41条,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基本打通,新增城区停车位1100个、立体停车场3座,完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632公里,新增城市绿道40公里、街头绿地(游园)16个,新改建雨污分流管网20公里,城市建成区年径流控制率达70%,市档案馆、市史志馆、市非遗展示馆和智慧城市体验馆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历史传承提质。重点保护承载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长效机制,摸排梳理辖区范围内优秀历史建筑80多座和历史文化街区4条,精心做好天井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铜官山公园、滨江等城市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的设计,培育打造大通古镇等特色品牌。深入推进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体系,铜陵牛歌、铜陵竹马灯、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传统失蜡法铸铜技艺、铜陵凤丹制作技艺、陆家湾老龙灯会、鹊江龙舟赛等先后入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城乡一体提效。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组织市级领导和市直单位(企业)开展城乡结对共建,全面加强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围绕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礼堂活动,培育胥坝乡群心村家风家训示范街等创新品牌,绘制“农村文化墙”5000余幅、3万多平方米,覆盖全市80%行政村,实现了送文化下乡、植文化入心。截至目前,累计建成79个省级中心村,55个市级中心村和14条综合示范带,滨江生态公园、西联乡犁桥村双双荣获全国人居环境模范奖,东联乡合兴村入选全国第四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

 城市服务更加倾心倾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从市民最关注、涉及面最广泛的民生等问题入手。铜陵坚持“建、管、养”并重,加快完善城市管理网络、细化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努力在城管体制、民生工程、政务服务等方面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突出城管体制创新。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设置城管委和城管办工作职责和运行规则,初步建立高位协调指挥、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夯实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推行定区域、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四定”工作制,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确保创建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充分发挥“智慧城管”效能,完善“12319”城管服务热线平台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沟通协调与互动交流,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突出民生工程辐射。坚持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将财政投入、公共资源、工作力量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将小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改造提升工程纳入民生项目,高标准滚动实施38项民生工程,财政民生类支出达220亿元,占总支出的85%,群众满意度达90%。其中,主城区“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基本完成,改造提升43个老旧小区,直接改善6万多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试点推广“你读书、我买单”图书阅读供给模式,全国首创公共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结合体——市图书馆新馆,建成4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打造“十分钟城市阅读圈”。突出“放管服”改革。“多规合一”实现市县全覆盖,“九证合一”营业执照全省首发,集中清理归并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全省率先建成标准化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市直部门256项行政审批事项均实现在线办理,实行“一门受理、集中分办、限时办结、超时警告、统一送达、全程监督”标准化管理,审批办件时限统一压缩至5个工作日之内,营业执照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现“数据勤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市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办结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7232件、公共服务事项14981件。

 城市环境更加精致精美。一个城市的脏乱差问题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铜陵坚持把城乡环境整治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任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八大环境,深入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整治脏乱差、建设“洁齐美”,努力让城市更整洁、更干净、更宜居。注重市容环境整治。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车站码头、公交站亭等重点区域与场所日常保洁力度,完善环卫作业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做到无缝隙、广覆盖、全时段,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源头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严格落实“四旁三包”责任制,聚焦“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违章乱建、污水乱排、工地乱象”等突出问题,每年坚持开展“夏季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实施市容环境、餐饮行业、电线电缆等专项整治行动40余项,完成拆墙透绿2万多平方米,增设主题景观8000㎡。注重“三线三边三小”治理。坚持以优化生态环境为重点,全力抓好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和城市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集中治理,2013年启动“三线三边三小”整治工作以来,完成治理项目483项,投入资金30多亿元,清理垃圾杂物20万余吨,拆除违章残损建筑6.6万平方米,墙体出新23万多平方米,整修破损路面21万平方米,增绿提效实现人工造林9600多亩,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206万㎡,新增城市绿道56公里,恢复矿山植被595万亩,特别是多年来漫天扬尘的滨江岸线,已经被打造成为滨江生态观光景区,获评全国人居环境模范奖。坚持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绿化质量水平,加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重点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努力把文明城市建成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截至目前,完成污染治理项目386个,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44辆,整治企业物料堆场22个,秸秆焚烧保持“零火点”,国控、省空江河湖泊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坚持以打造产业循环链为核心,大力实施“8311”行动计划,实现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成功入选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双示范市,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评中连续三年获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