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次深化机构改革中,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职责任务,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带头落实相关政策,确保深化机构改革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当好上层政策宣传员,正确引导干群对于深化机构改革的思想认识。首先,要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充分领会深化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主要内容等信息,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从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执政基础的角度来看待深化机构改革,自觉增强拥护机构改革、支持机构改革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将《决定》的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必修内容深学悟透,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对《决定》的学习领会,同时,要求各级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积极开展《决定》的学习工作;其次,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方案》内容,系统掌握关于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行政执法体制、跨军地、群团组织、地方机构等全方位改革的具体内容,吃透政策和精神,进一步认识深化机构改革是事关社会全局、事关发展大计的深刻变革,需要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参与。
当好基层情况调查员,全面摸清本地有关深化机构改革的基本信息。首先,充分运用深化“放管服”改革、“3+2”清单制度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等方面成果,全面梳理市直各单位和乡镇(街道)“三定”规定,做好权责清单和“三定”规定内容的对接工作。收集各部门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等方面的意见,征求县(市)级领导层面对于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建议和想法;其次,积极推进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化工作。依托财政系统的财政专线专网资源,将编制实名制系统延伸到县(市)本级的各编制管理单位,建立编制部门核定机构、职数、编制等基础信息,各单位申报人员变动及编制调整信息,编制部门再通过后台审核确认的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切实推进编制实名制信息化工作和编制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再次,对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情况进行盘点,厘清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职责,摸清机构设置、在编在岗人员等底数,冻结现有机构编制,根据上级工作部署适时做好对接和划转工作。
当好自身建设施工员,扎实做好编办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机构编制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格遵守深化机构改革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等,强化纪律意识。作为牵头抓总部门,机构编制干部要从自身做起,从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做起,顾大局、识大体,积极推进本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深化机构改革提供充分保障;其次,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深化机构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全面规划深化地方机构改革的蓝图,实行项目化管理,签署责任状、制定计划书、倒排工期表,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落实。机构改革涉及到职责划转、人员调整,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务必做好思想工作,动员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提前与干部职工开展专题谈心谈话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能正确对待个人的岗位变动、职务升降,要从党性修养、组织考验的角度来面对改革带来的阵痛,勇敢地接收挑战,确保深化机构改革期间党和国家事业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深化机构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大幕已经拉开。勇挑历史重担,我们首当其冲,没有理由停顿和退缩,只有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更好的办法和举措推进深化机构改革各项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不断冲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取得深化机构改革决定性的胜利。(宁国市编办 刘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