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访问次数: 194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4-28

[字体: ]

    就业更充分、吃得更放心、行得更通畅、居住环境更优美、公共服务更完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三年来,安徽全面落实“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筑牢民生底线,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共享发展,安徽不断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

  三年来,我省进一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大别山等革命老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首位重点,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提升帮扶实效和脱贫质量。继2016年首战首胜、2017年再战再捷后,2018年,我省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三年来,我省累计实现266.4万贫困人口脱贫、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93%。

  2018年,我省聚焦精准,尽锐出战,圆满完成年度脱贫目标。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等模式,到村、到户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8.71%,建设就业扶贫驿站607个、扶贫车间1303个,开发公益岗位12.43万个,吸纳10.22万贫困人口就业。完成1.9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全面落实“351”“180”健康脱贫政策,贫困人口综合医保实际补偿比90.48%。以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为重点,加大对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重点区域支持力度。编制实施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完成115个庄台综合整治。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我省明确,要打赢脱贫攻坚“年度战”,牢牢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把各项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推进产业、健康、教育等扶贫举措精准落地见效,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统筹抓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帮扶,确保今年完成40万贫困人口脱贫、64个贫困村出列、9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

  发力“七有”普惠百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是美好生活的具体目标,是人民群众的关切所在。三年来,我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聚焦“七有”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省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不断提升。

  2018年,我省持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前完成五年任务。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2所。首批364所智慧示范学校和实验学校加快推进,金寨县智慧学校建设试点取得成效。深入推进就业援助、援企稳岗、再就业帮扶等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70.5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健康安徽建设取得新进展,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50%,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我省要求,要像落实发展任务一样落实民生工作,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

  今年,我省在“七有”领域的发展目标包括: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0所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75%和45%,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完善县域医共体模式,探索建立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养老护理体系建设,城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达60%;健全城乡低保制度,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护理能力;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1.45万套,基本建成10.19万套等。

  民生工程 提质增效

  民生工程是我省民生工作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品牌和主要抓手。每年以民生工程的形式,集中力量办一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是我省坚持了10多年的传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百姓的欢迎拥护。

  总书记视察安徽三年来,我省深入实施33项民生工程,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一年接一年,一件接一件,民生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循序渐进,滚动发展,一项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2018年,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067.3亿元,同比增长13.5%,补助类项目阳光操作、及时发放,工程类项目有序推动、有力落实,33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1个工程类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7万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2232公里。农村危房改造,竣工16.75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供水工程1217处,解决了94.4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22个补助类项目及时补助或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参保6339万人,累计支付资金398.4亿元,大病保险补偿30.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缴费2194.7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35.06亿元等。

  “花钱要有效,无效必问责”。我省将“民生绩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生工程实施到哪里,绩效管理体系就推进到哪里。省统计调查队对2018年民生工程社情民意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90.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今年,省财政等有关部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梳理重大民生政策、开展公开征集活动、吸收社会各界意见,优化调整33项民生工程具体项目,其中新增智慧学校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6个项目。

  我省提出,做细做实民生工程,对照目标责任书,加强过程管控、序时调度和建后管养,强化调查研究,总结民生工程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运用,促进各地各部门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