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天!央媒集体夸安徽,都说了啥?

访问次数: 94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11-13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0月21日至10月23日,中宣部组织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安徽,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和部分省级媒体近百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合肥、芜湖、黄山等地,集中调研安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实践。

  “科学岛上‘大装置’创下世界纪录!”“安徽亮出70年发展成绩单”“这个千年古镇的航拍美翻了”“厉害了!垃圾治理用上了无人机”……一路上,记者们边走边看、边看边惊叹,他们以各自独特视角点赞安徽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变化。

 
【人民日报 】从原始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融合创新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说起。 国外舒适的环境、月入1万多元的薪水,对匡光力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座岛——那是位于安徽合肥市郊的一片乡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坐落于此,因三面环董铺水库,当地......
【人民日报】优进优出,拓展通道,产业外向 安徽:隆起内陆开放新高地
核心阅读 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近年来,内陆省份安徽积极利用开放机遇,通过大力促进内外联动、推动大通道建设、协同推进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不断优化开放环境,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开放新......
【人民日报】坚持生态优先 加强制度创新 安徽守护一方好山好水
核心阅读 环保倒逼安徽境内长江沿岸产业不断变“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了生态富民;农药集中配送工程,治理了农村面源污染,呵护了绿水青山。 安徽省正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
【人民日报客户端】60秒打卡!锦绣安徽 快到“皖里”来
黄山,徽州,茶叶 毛豆腐,臭鳜鱼,黄梅戏 …… 安徽 可不只有这些! 曾经 小岗村,大包干 中国农村改革从这里开始 现在 地区生产总值跃上3万亿元台阶 高......
“【新华社】三个融通”带来“皖美”嬗变——安徽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观察
新华社合肥11月10日电 题:“三个融通”带来“皖美”嬗变——安徽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观察 记者王圣志、徐海涛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理念塑造“新安徽”。 打造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构建“从沙子到整机”的......
【新华社】“咬定青山”不放松——安徽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今年10月,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今年1至10月,长江流域安徽段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1%,为2016年国家监测和考核以来的最高值;2018年,安徽省空气PM2.5平均浓度近年来首次降至49微......
【新华社】江淮激荡创新潮——来自安徽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新华社合肥11月12日电 题:江淮激荡创新潮——来自安徽高质量发展一线的报告 记者王正忠、王圣志、徐海涛、陈尚营 江淮潮涌,安徽更新。 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高新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空气PM2.5平均浓度首次......
【中央电视台】安徽:从“不东不西”到“左右逢源”
安徽,地处华中,西靠中原,东接沪苏浙。过去,既有“江这边、江那边”的差距,也出现过“人口规模靠前,经济总量居中,人均水平靠后”这样的“成长的烦恼”。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勉励安徽......
【光明日报】中部崛起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上)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走进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东南端的安徽创新馆内,映入眼帘的是1100多件代表安徽创新发展的展品。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量子通信、同步辐射、无人预警机……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安徽创新......
【光明日报】徽风皖韵里的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中)
秋意深浓,江淮大地峰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河浩荡、碧波荡漾。 上下有山水,左右是人文。一个“徽”字,道尽安徽的优势所在——好山好水,一直是安徽发展的底气。 承东启西、“左右逢源”,当长三......
【光明日报】迎风起舞的动力密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探索(下)
淮河、长江、新安江,三条“彩带”起舞于安徽的版图,让安徽形成三种内核相通而形态各异的文化。如今,快速高质量的发展,让这三大板块各自以浓墨重彩装点着江淮大地。 淮河边上的界首市,已经拥有8家院......
【经济日报 】敢闯敢试 创新引领——安徽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上)
201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增长8.0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2%……这是......
【经济日报 】守护好山好水 “皖”美气韵自生
秋日的黄山色彩斑斓,青松与红叶辉映,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张 涛摄(中经视觉) 走进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瞬间被这里静谧的乡村美景所吸引。山上,清风、绿竹、梯田层层;山下,粉墙、黛瓦、流水潺潺......
【经济日报 】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新动能——安徽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下)
日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即将一周年之际,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正式将安徽的蚌埠、黄山、六安、淮北、宿州、亳州、阜阳等7个地级市纳为成员城市,从而实现对安徽16个地市的全覆盖。自此,沪苏......
【科技日报】活性安徽:敢想快做 培育创新沃土
编者按:锐意创新,蹄疾步稳。近日,科技日报采访组走进安徽这片创新沃土,聚焦江淮大地高质量发展,为读者还原一个“活性安徽”“刚性安徽”“灵性安徽”。 骨子里的创新基因,让安徽有奇思妙想,有敢......
【科技日报】刚性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 打造高端产业群
最近在合肥参会的郑盛根,体验了安徽科技的硬核。这位来自深圳鹏城实验室量子计算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感叹,那么多量子计算公司在这儿,这里或许会被打造成“量子的硅谷”。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安......
【科技日报】灵性安徽:跳动绿色脉搏,描绘幸福底色
从“十里江湾”到“山水画廊”,从恬静优美的“科学岛”到“网红打卡地”祖源村,在安徽采访期间,皖山皖水的秀美和灵韵,更使记者感受到,安徽走出的绿色发展新模式,正是其灵性所在,也是安徽迈向高质量发......
【工人日报 】勇闯“科学岛”
提到安徽你会想到什么? 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还是历经坎坷沉浮的凤阳花鼓,亦或是小岗村村民的血手印?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美好安徽”彩车精彩亮相,集中呈现了农村改革发源地小......
【工人日报】 “左右逢源”打造“芯屏器合”
在祖国的版图上,安徽承东启西,中部崛起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均囊括了安徽,可谓“左右逢源”。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新时代的安徽人正在谋求新的跨越。 如今的安徽不再是传统工业的“铜墙铁壁”......
【工人日报】皖南村落里的“金山银山”
“别看这里是个小山村,但我没在村子的路上看到一个烟头、一张废纸。”10月23日,来自上海的退休老人王丕,在安徽省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住了3天,被这里流泉飞瀑的自然风光、徽风古韵的人文景象和干净整洁的居......
【中国青年报】安徽蝶变: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科学岛”上,横贯东西的“量子大道”诞生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中国声谷”里,鼠标会“说话”,钢琴能“识谱”,入园的430家企业在2018年实现产值65......
【中国青年报】“皖”美安徽的绿色探索
垃圾去哪了? 在超市里换成了“钱”。 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村“生态美”超市门口,百姓们拎着大包小包排起长队,等着将自己收集的垃圾、废品兑换成生活用品,热闹程度如同赶集。 ......
【中国青年报】安徽:筑创新高地 造“人才磁场”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刘庆峰对安徽的评价。20年来,他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几位校友,始终坚持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探索。他们创建的科大讯飞后来成为“中国声谷”的代表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