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推动教育布局优化 促进编制效益提升

访问次数: 3224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3-01

[字体: ]

为充分发挥编制效益、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铜陵市委编办深入调研分析,有效运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活化编制管理和优化教育布局“两条腿走路”,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横向覆盖、纵向发展、挖潜增效。

一、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整“编制+学校”双布局

一是合理分配教职工编制。以在校学生数为标准推动本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配,综合考虑班师比等倾斜因素,由市委编办商市教育主管部门分配到区,再由教育主管部门按实际发展需要将所核编制数分配到校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实现编制布局与实际需求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匹配。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铜陵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一年内完成新建改建、整合调整学校及教学点98个,力争通过3年努力,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重点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减少小规模学校的存量,优化师资配备,根本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在全市建立起布局合理、学段衔接、规模适当、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结构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教育结对帮扶。配合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铜陵市2020-2022教育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市区53个学校、10个名师工作室分别与枞阳县相关学校签订结对协议,166名名校教师深入乡村支教走教,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达30余场次,有效缓解了不同区域、学校、学段、学科之间教师结构性缺员等问题。

二、盘活沉淀师资,扎实推动“编制调整+县管校聘”双落地

2020年5月,市委编办、市教育、人社、财政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铜陵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在全市范围内已建立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年度动态调整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各类教育教学岗位设置,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同时,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区域人口流动、各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加强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人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及学段之间动态调整。2020-2021学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为3460人,实际参加交流教师633人(其中骨干教师173人,占交流教师比例为27.33%),实际参加交流人数占符合条件交流总数比例为18.29%,有效盘活了沉淀的教师队伍资源,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三、提升使用效益,努力实现“编制周转+教育组团”双见效

一是实施“保增”战略。着力发挥中小学教职工周转池编制保障临时急需、阶段性用编需求和动态调剂功能,将市本级部分周转池编制使用权分配至县区,同时区分考虑“人口净流入区域”需求,集中力量“保新增”,确保新设立学校用编需求,促进教育工作与城市发展相匹配、全覆盖。二是实施“名校+”战略。发挥市区名校名园的师资优势和带动效应,推行“稳现有+保预期”编制保障模式和“总部+校区”教学管理体制,将新生教育资源与存量教育资源组合,推动教育资源跨区域配置,实现教育组团式发展。在主城区、城市新区市十五中西湖校区、师范附小西湖校区、北斗实验幼儿园、西湖滟澜幼儿园等4所重点中小学幼儿园分部已于2020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另有实验小学铜都校区等7所优质学校分部正加快建设。三是实施“名师+”战略。畅通教师流动渠道,名教师、名班主任、铜都青年英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名师”优先向西湖新区学校流动,充分发挥其“头雁”作用,通过传帮带等方式,搭建新区与老区师资队伍“齐飞”的共进格局。同时,落实《铜陵市教育和体育人才引进培养办法》,集中编制资源保证高端教育人才引进,增强教师队伍“头部团队”实力,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人力资源基础。(铜陵市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