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委编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履行部门职责,在强化疾控机构编制保障、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做好保障服务,扎实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升疾控专业能力
将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保障疾控用编需求作为年度重点任务落实, 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健康六安建设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坚持“保基本、强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人员编制核定向县(区)基层倾斜,加大编制统筹调剂力度,确保疾控机构用编需求。督查县区充实加强疾控中心人员力量,促进了疾病预防体制体系建设。同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疾控体系建设要求,调整优化市疾控中心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
按照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 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要求,认真落实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编制配备比例的规定,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履行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工作等职责任务。
二、完善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健全体制机制服务卫生事业发展,成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工作领导组,研究出台我市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工作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对员额池、周转池、自建池使用、流转和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科学合理确定和控制公立医院用人规模,保障公立医院床位与人员比例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效满足医疗服务需求。管理创新激发人才发展活力。积极有序指导公立医院开展社会化用人招聘、社会化用人择优纳入周转池管理、周转池人员向自建池动态流转工作,发挥编制的正向激励作用,激活公立医院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将周转池编制数计入岗位设置基数,适当增加中、高级岗位,拓宽专技人员晋升通道。动态评估提高使用效益。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周转池编制使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开展自查评估,并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内容、措施和责任人等,严格标准加强督促,推动问题整改到位。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严格范围标准,提高周转池编制使用效益。统筹编制推动人才资源下沉。大力推进推进“县级统筹、乡镇所有、统一使用”的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各县区结合实际确定乡镇卫生院周转池事业编制规模,并使用周转池编制招聘医技人才近百名,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卫生专技人员力量。
三、服务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严格贯彻《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公立医院党委书记与院长分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要求。单设纪检监察室和审计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加强医院纪检机构建设。明确医院党务工作机构,加强对党员的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做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强化党建工作保障。
本着统一规范又结合实际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为市直三家公立医院增设总会计师岗位,统筹管理医院经济工作。调整优化医院内设机构,增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部、医疗保险管理部、医联体办公室等部门。办理市直三家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明确院长为医院法定代表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医院治理体系、实现管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