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委编办 念好六道“紧箍咒”塑形强能促发展

访问次数: 81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2-06-17

[字体: ]

    今年以来,桐城市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大局意识,推深做实“一改两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紧扣高点,提升政治“三力”。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条主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自学+互学”、“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树牢改革意识,激发改革锐气,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坚决扛起服务保障的政治责任,主动谋划全年工作,主动做好信访维稳、防范化解网络舆情风险等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编制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编办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紧贴重点,提升工作聚焦度。严格对标对表党中央号令、上级部署、市委决定,立足桐城实际,突出亮点,着力做好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努力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一改两为”、“双招双引”等重点工作,积极参与项目洽谈、项目招引,主动做好项目紧缺人才的招考引进,助力桐城进军“全省十强”,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市委有要求、编办见行动,体现有为有位。

    紧攻难点,提升改革实效性。聚焦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小散弱事业单位改革等难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座谈,积极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创新举措、破解问题、化解阻力。把牢机构改革与管理的目标方向和实践要求,把角色定位从编制的“保管员”、“搬运工”转为体制机制的“设计师”,助力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基层治理。稳妥有序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覆盖调研改革推进情况。就机构设置、赋权清单、综合执法等重难点问题,深入指导财政管理、金融服务、用地支持、道路物流、平台建设和政务服务、干部人事、基础设施、决策监督等8个方面的改革配套政策制定;重点开展赋权事项综合评估;全力推动两个“综合”,探索建立统一指挥的执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组建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积极构建“镇政府管理、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紧抓亮点,提升创新驱动力。注重挖掘、提炼、总结桐城在推进“一委两中心一改革”试点、小散弱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改革试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经验做法,拉高标杆,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极争创省级试点,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工作质效大提升。开发建设“智慧编制系统”,强化数字智治,推行全流程通办。按照“先固化、后优化”的思路,对内梳理各项工作流程并进行数字化改造;对外公示办事标准和程序,确保办事有依循、任务不遗漏。整合现有实名制系统内部数据,调用组织、人社等外部数据,逐一分析比对,确保机构编制“账实相符”。强化分析研判,聚焦“数字说话、数字决策”,为机构编制资源调配、职责分析、审议论证等应用场景提供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构建“职能设置”、“编制资源”、“用编用人”模型,智能感知人员退休、周转编制回收等信息,使编制配置更具前瞻性,为传统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插上数字化翅膀。

    紧跟节点,提升系统协调性。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增强“心中有数,不等不靠”的自觉性,增强“宁多一句,不少一句”的责任心,建立日例会、周总结、月通报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实。紧盯年度重点工作重要节点,倒排任务、挂图作战,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先进。

    紧固支点,提升队伍战斗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以“每日一学”、“知行社”制度为抓手,自觉纠正零打碎敲、各自为政的组学模式,充分利用报刊杂志、主流媒体平台,走集中式、研讨式、开放式学习路子,提高的质量、抓住的精髓、浓厚的氛围、加大的问效,不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水平。树牢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导向,杜绝“躺平”,瓦解“坐等改革不作为”观望态度、“干好干坏一个样”惯性思维、“干事不如会来事”积弊陋习,抵制“推、脱、糊”顽疾,倡树“严、实、精”新风,铲除慵懒土壤、劲吹正气清风,打造一支品德好、能力强、作风实的干部队伍,以优良作风、优秀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