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四个精准力破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难题

访问次数: 452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2-11-03

[字体: ]

    2022年6月淮北市入选全省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市以来,聚焦评估工作精准度不高的难题,通过精准定位、精准测算、精准评价、精准配置,推动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有效提升。

    一、完善评估指标,精准定位评估方向。深研中央编委评估办法,结合淮北实际,形成导向鲜明、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估指标体系。一是突出全域性。推行“机关+事业”全域评估模式,将评估试点范围从机关拓展到事业单位,实现市直3家机关和5家所属事业单位一体评估,增设“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运行效益”作为个性指标,同步设置“职责履行”“机构调整优化”和“编制使用效益”3个三级指标和6项评估要点。二是突出全程性。强化机构编制闭环式管理,建立机构编制“学习、讨论、动议、落实”闭环评估模式,将“机构编制有关批复是否落实到位”补充纳入“党管机构编制原则落实情况”评估要点。三是突出实操性。根据评估单位实际,删简8条不符合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的指标,整合8条评估方式相同、评估内容相近的指标,减轻被评单位负担。如:因市县部门二级内设机构设置极少,且主管部门无调整权限,删除“部门管理权限内的二级内设机构设置合理性”,整合“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个评估方式相同,“重点工作评价”“重点工作完成情况”2个评估内容相近的指标。

    二、紧盯评估关键,精准测算饱满程度。以量化评估为切入点,实行“清单+系统+模型”方式,精准分析“工作量--人员配备”相互关系,准确反映被评单位工作饱满程度。一是颗粒化编制工作清单。编制工作事项分类清单,细化部门工作职责为内部管理、综合业务、专项业务、党建工作4大类和办文办会、业务审核等39个小类,选取年度工作办件量,汇聚645项工作26033条数据,解决“量”的问题。二是点对点锁定人员信息。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精准定位被评估单位编制、内设机构和实有人员,点对点锁定被评估单位、各岗位配备人员的编制类型、具体数量,解决“人”的问题。三是多层次构建分析模型。制定《工作饱满度测算表》,由试点单位分类填写具体工作事项和年度办件量,区分办件难易程度,分层次选取年度办件、人均办件、难点工作办件等作为量化指标,准确研判工作量与人员匹配程度,统筹比较各项指标排序情况,确定工作饱满度内部排名,解决“评”的问题。

    三、创新评估方式,精准评价工作成效。通过多方联动、协同参与、多管齐下,实现工作成效精准评价论证。一是坚持上下联动评。将与市直3家被评单位对口的8家县区单位确定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被评单位在权责清单实施情况、运行成效、日常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二是坚持左右协同评。将监管职能覆盖面全、与被评单位工作联系紧密程度高的市直相关单位,确定为调查对象。向纪检、巡察、审计等3家综合监管部门发放调查函,了解被评单位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情况、巡察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向宣传、发改等34家相关协作部门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部门间协作配合、沟通协调顺畅情况和被评单位整体履职成效等情况。三是坚持线上+线下”评。“线上”通过实名制系统、委托“第三方”电话调查等方式,向43家相关部门和300家管理和服务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梳理分析调查数据,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线下”组建调查组,深入重点部门开展实地调查,召开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会,现场了解机关履职满意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满意度调查报告。

    四、运用评估结果,精准配置编制资源。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事项的重要依据,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一是优化配置职能。针对职责不顺、履职不畅等问题,市委编办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分析,逐步理顺机关之间、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职责,实现“1+1﹥2”的倍增效应。如,将市经信局承担的世界制造业大会综合协调工作调整由其下属市工业行业办公室承担;将市投资促进中心承担的协调推动项目落地工作调整由下属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承担,有效提升部门总体履职效果。二是科学设置机构。撤销职责不饱满的内设机构,增设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文明创建、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的4个内设机构。如,撤销市工业行业办公室离退休工作科,设立发展服务科;为市文明创建督导中心增设考核科;为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增设项目推进科和企业服务科。三是精准投放编制。充分关注工作饱满度相对较高,现有编制资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单位,相应核增部分编制。如,经测算,市文明办下属事业单位市文明创建督导中心年度办件量比机关多239件,人均办件量比机关多255件,人员工作量过于饱和,经研究论证,为市文明创建督导中心增加2名事业编制,确保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淮北市委编办  何杏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