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访问次数: 81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3-01-31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中央依法治国办命名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我省合肥市、蚌埠市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南陵县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芜湖市“依法兑现公共政策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黄山市“依法推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全面依法治省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法治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合肥市:善用法治“含金量”转换发展“高质量”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合肥市始终秉持“改革创新、法治先行”的理念,将法治奉为社会治理之圭臬,充分发挥法治引领作用。

  为了健全决策程序约束机制,合肥市早在2011年就已在全省率先出台《合肥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细化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的实施意见》,并先后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征询意见、听证、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公开征求意见、提前介入、实施效果评估、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形成“2+13”科学决策制度体系,保障决策权力依法、规范、阳光运行。

  同时,合肥强化立法护航,为科技创新点亮“引航灯”。坚持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同步,近年来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和改革举措,制定出台《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等法规规章;成立市委科创委,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持续涵养“科里科气”的城市特质;制定院士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办法、可转化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办法等文件,从制度层面就科技创新、产权保护、成果转化等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制度,为打造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在加速推动智慧政务方面,合肥创新政务服务供给,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和皖事通合肥分厅APP上线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系统,搜索准确率翻倍提升至90%,市县乡14.2万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续发等69个事项实现线上智能办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45项企业事项、65项个人事项完全实现“跨省通办”。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服务研究中心开展的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合肥市总体指数连续4年获评“非常高”。

  蚌埠市:运用法治手段打造服务型政府

  蚌埠市坚持运用法治手段打造服务型政府,“减”审批、“加”服务、“除”壁垒、“乘”效应。全面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告知承诺等便利化措施,大力推行预约办理、异地代办等多种便利服务方式。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99.3%,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压缩至1.26天,平均提交材料1.41件,精简比例、平均办理时限、“最多跑一次”、“一窗”分类办理事项全省领先。

  除此之外,蚌埠市还通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减企业登记后置审批事项,让更多市场主体“照后能营”“持照即营”,全市企业开办设立环节实现4个工作小时办结营业执照,法定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5%。升级改版“长三角政务服务地图”,10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与张家港市、台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上海青浦区共同推动跨区域通办。

  “正负清单”亦是亮点之一,蚌埠市为了优化决策质量,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分类分级处理机制,针对关系复杂或存在较大法律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前移合法性审查关口,实施提前介入机制。通过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健全专家库运行管理制度,保障专家独立开展论证工作。严格落实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制度机制。对于那些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公共政策和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采用举办听证会等形式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深入开展风险评估,认真听取和反映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建议,把是否遵守决策程序制度、做到依法决策作为对各级政府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察和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开展考核督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从而防止个人专断、搞“一言堂”。

  南陵县:“办好一件事”为企纾困解难

  “材料更少、流程更畅、效率更高、服务更优”,南陵县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创新实施“办好一件事”投资体制改革,以南陵速度、南陵效率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我们这个项目订单压力比较大,没想到有关部门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帮我们办好了施工预审手续。”安徽同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王雷说,目前项目已经提前40天顺利开工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就能投产。据悉,该项目(一期)于今年年初被招商引资入南陵,项目总投资1.8亿元,建设8条生产线,主要开展智能装车机器人、堆垛机、智能仓储系统产品制造以及工业软件系统集成等产品,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近年来,南陵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工作要求,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聚焦行政审批规范、便民、高效,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标准化、集成化、智慧化,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实施“办好一件事”投资体制改革,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南陵县对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及公共设施接入进行流程再造,进一步整合优化窗口设置,试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创新项目审批模式,不断完善代办和中介机构服务,目前共为77家企业、79个项目办理承诺制事项117件,时长压缩50%,20个产业投资项目实现了快速落地开工。

  马鞍山市:六大机制建设 构建禁捕大格局

  马鞍山市以法治理念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禁捕后,马鞍山市紧抓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契机,实施改革建队、业务兴队、科技强队、法治活队机制等六大机制建设,不断探索完善长江禁捕规范化体系建设。

  马鞍山市实施改革建队机制,实现执法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海事等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实行非法捕捞、非法运输、非法销售全链条打击。2021年3月以来,马鞍山市实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共出动执法人员24485人次、开展水上巡航95031公里,办理涉渔行政处罚案件393件(其中非法垂钓354件),移送公安67件,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01艘,清理违规网具757张。

  同时,实施法治活队机制,实现禁捕由“单项”向“全程”转变。加强与司法衔接,出台禁渔领域“两法衔接”证据标准、程序规则和案件移送机制,与水上公安、禁渔区派出所建立健全联动执法、联络处置、交流共建等联合执法机制,形成20分钟内快速反应、1小时内联合出警模式。与法院共建长江生态法庭,统一全市长江大保护领域自由裁量标准。加强网格化护渔员队伍建设。全面健全网格化护渔员队伍,新增设护渔员120名。出台护渔员管理暂行办法、护渔员规范化建设管理方案,开发护渔巡护APP,开展市级优秀护渔队、优秀护渔员评选。

  芜湖市: 依法兑现公共政策 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芜湖市把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试点工作作为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政治任务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举措,高位推进、科学统筹。

  创新开展“畅聊早餐会”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周邀请6名左右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开诚布公问需于企、问策于企,及时找准企业的痛点和堵点、现有政策的盲点和薄弱点,并以此作为下一步科学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畅聊早餐会”搭建跨行业畅聊平台,衍生出跨界合作、产业融合、相互赋能等创新政策。

  同时,按照“应上尽上”要求,将市、县两级出台的惠企政策全部上线“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实现政府一个平台发布政策、市场主体一个平台查询政策。通过再造政策兑付流程,打通财政、银行与支付平台在线支付技术路径,共享市县区各层级各单位、政银企个人信息数据,打造“即申即享”“免申即享”“限时即享”新模式,“免申即享”可实现免申请、免审核、即享受,“限时即享”可实现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零等待,“限时即享”可实现全程网办、过程可查、限时兑付。截至目前,平台上线政策951项,累计兑现24.16亿元。

  公共政策兑现事关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化解存量问题,是专项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芜湖市坚持依法依规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根据问题所涉法律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有争议、是否具备兑现条件等因素,将问题化解举措划分为要求相关政府方立即兑现,或制定兑现方案、明确兑现时限,或积极应诉、履行生效判决等三种化解举措,切实提高问题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试点期间,共梳理挖掘存量公共政策兑现问题289个,坚持应兑尽兑4.34亿元,广大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显著提升。

  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网购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黄山市坚持法治引领,突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依法规范开展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构建了机制顺畅、便捷高效、惠民利企、安全可靠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不动产登记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群众和企业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在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黄山市市民钟女士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收件后,不一会就告知应缴税额,完成了税款缴纳及过户手续。“非常方便、快捷!”钟女士连连称赞,以前办理过户,税款缴纳至少要等五六分钟,现在是“零等待”。这样的变化,正得益于黄山市推行的“一码一价”智能核税服务模式,进一步深化不动产登记集成化办理。

  黄山市还创新嵌入式分类信息共享集成技术,实现自然资源、税务、公安、住建、司法、金融机构等13个部门45类信息共享集成,构建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已共享获取数据30余万次,对外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10余万次。登记所需资料可通过自然资源部门内部或部门间实时信息共享获取的,一律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交。

  对于群众而言,能切身感受到“法治红利”的地方,当属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黄山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并窗口、优流程、减材料,切实解决办理环节多、流程不清晰、群众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自助办”,让不动产有关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群众和企业法治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将房屋过户分散在6个地方共15个环节办理的交易、办税、登记以及水电气过户等相关手续,整合成1个地方1个环节办理。群众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只需取“一次号”,跑“一个窗口”,便可完成登记、交易和缴税以及水电气过户等全部事项,二手房买卖办理过户所需申请材料由原来的37项减少到4项。全面实现一般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办结,其中18种常见登记类型1个工作日办结,并实行最快60分钟办结制。

  “网购式”全天候、全地域的登记服务,让不动产登记更便利、更快捷,异地群众上网就可以完成房屋过户、贷款抵押等常见业务办理。据统计,存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率达70%,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抵押登记全程网办率100%,登记信息网上查询占80%。(记者 汪乔)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