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委编办强化归口管理 深入调查研究 主动融入组织工作大格局

访问次数: 575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3-06-25

[字体: ]

为认真落实归口管理工作要求,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市委编办组织开展了“强化归口管理”和“调研服务年”活动,着力将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实际举措,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强化归口管理促融入

(一)主动报告。一是重大事项报告。拟报市委或市委编委会审议的机构编制事项,均主动向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汇报,2022年共报告上会议题19个,经审核同意后按程序上报,确保把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二是重点工作报告。对于市委、市政府、市委编委领导关于机构编制方面的批示及拟办意见,拟报省委编委和省委编办有关请示报告事项,市委编委授权市委编办办理的机构编制事项,提请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的事项,均及时向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报告,2022年共当面汇报20余次,组织部长签发文件30余件。三是日常工作报告。建立健全向归口管理部门报告工作机制,市委编办拟定机构编制政策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有关干部任免等事项,均按时向市委组织部报告,2022年向组织部相关科室报送材料20余次。

(二)主动配合。一是与干部工作联动。将机构编制纳入干部管理制度安排,认真做好领导职数空缺和使用数量前置性核准工作。2022年,共核准领导职数191人次,杜绝超职数配备干部。二是与干部监督工作联动。将机构编制管理与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有机结合,更好运用监督成果。2022年,面向县区和市直35家单位常态化开展2轮巡察、3批审计和2次督查,发现并跟踪整改问题85条,进一步严肃机构编制纪律。三是与人才工作联动。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审核,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有力编制保障。2022年批复同意市职业技术学院使用40名编制,完成217名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使用计划,争取到699名中小学教师招录计划,保障高层次人才100名周转事业编制,保障公务员招录、遴选、选调、调任及转任287名用编计划。

(三)主动融入。一是培训融入。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组工夜校、市委党校培训班、全市组织业务培训班等培训10余次,学习党的最新理论,以及组织人事、信访等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了干部视野、提升了干部素养。二是活动融入。共同举办元旦长跑、“三八节”联谊、“五四”读书分享会、集中观影等4项活动,通过业务研讨、工会活动等多种形式,让两部门干部队伍加强了交流沟通、增进了同志情谊,提升了“组织口”干部的凝聚力。三是队伍融入。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大组工”理念,增强“组织口”意识,办主要领导主动参与省委领导接访事项督查任务,信访办结率100%,认真参加组织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积极配合组织部开展市管干部考核、干部考察、“争先进位好科长”考评等工作,主动融入组织系统“大家庭”,加强业务互学互鉴,推动干部队伍有机融合。

二、深入调查研究优服务

(一)围绕重点深化改革。一是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选取临涣、双堆集两个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入调研形成方案,统筹设置综合性机构10个,赋予县级权力124项,下沉编制70名,为基层扩权减负增效。二是推进开发区管理机构改革。针对开发区体制不顺等问题进行调研,完成全市5个省级开发区机构改革工作,动态调整开发区赋权清单,市直及县区开发区共保留赋权事项100项,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针对行使行政复议职责分散、配置不优等问题进行调研,整合行政复议职责,优化行政复议机构设置,由市司法局集中办理市政府行政复议事项,增设内设机构3个,核增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4名,实现行政复议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

(二)围绕试点探索经验。一是聚焦规范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试点。开展市本级行政执法人员编制情况调研,先后66次修改改革试点方案,形成相关辅助材料25份,积极探索规范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编制管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二是聚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精选文明办、经信、投资促进中心等3家部门作为评估试点,深入开展调研,建立评估4项工作机制和4个工作办法,为全省推广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典范。三是聚焦村(社区)小微服务清单编制试点。会同试点县区赴镇街和村(社区)开展“小微服务”清单试点调研,形成清单设置标准和编制口径,高质量完成清单编制,为全面推开“小微服务”清单提供有效路径,试点工作获省委编办通报表扬。

(三)围绕难点主动破题。一是争取处级职数。通过深入调研和赴省沟通,新增开发区正处级领导职数13名、副处级领导职数10名;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新增正处级领导职数2名;为市委党校新增社会主义学院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为市公安局配备正处级常务副职1名;全市公立医院实现党政分设,新增副处级职数4名。打破了多年来我市处级领导职数总额不变的僵局。二是盘活编制资源。深入调研事业编制资源配置不均衡、人员流动不畅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统筹使用事业编制的意见》,完成11家部门所属单位编制资源统筹,撤并整合小弱散事业单位16家,优化调整事业单位14家,盘活长期闲置的事业编制309名,理顺665名人员经费形式,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率。三是优化机构设置。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主动调研,破解了16个发展难题,先后设立市农科院、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中心、市督办服务中心等事业机构,调整驻外办事机构、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机构编制,在教育等重点领域调整设置县区部分事业单位;聚焦市直机关科室设置不优、人员力量分散等问题,开展18轮模拟测算,拟定《市直党政群机关“大科室”制改革方案》,确定精简标准,分批推进实施,提升工作效能。

三、突出活动引领增实效

(一)强化了党的领导。通过活动开展,将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管干部、党管组织深度融合,推动全办干部职工自觉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定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原则、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

(二)服务了中心大局。围绕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机构设置,优化编制资源等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破题,主动出谋划策为党委排忧解难,有效盘活了309名沉睡编制,争取了31名处级职数、推进了3项重点改革、保障了1343名人员用编、破解了16个发展难题。

(三)改进了工作作风。强化“组织口”作风,主动自我加压,提升工作标杆,积极赴省委编办沟通协调,争取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村(社区)“小微服务”清单编制、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书等3项试点,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北经验”。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展现了机构编制部门良好形象,获得了广泛认可。2022年荣获淮北市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称号,1名同志获“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表彰,督查科获全市巾帼文明岗称号,行编科科长在全市“争先进位好科长”评选中获评第24位。

(四)提升了能力水平。通过活动开展,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队伍建设,营造在“学中干,干中学”浓厚氛围,锻造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提升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形成一批工作成果。先后总结上报了11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和经验材料,其中《党建引领放权赋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探索实践》在《中国机构编制》上刊登;《淮北市编制村(社区)“小微服务”清单的探索和思考》《关于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的“淮北实践”》参加省委编办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淮北市“九步法”盘活“沉睡”的编制资源》被《淮北改革参阅》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