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委会+公司”为开发区注入强劲动力

访问次数: 79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4-03-27

[字体: ]

“管委会+公司”改革是深化开发区市场化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多地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构建扁平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管理运营体制。

精心打出“1234”组合拳,推动改革迈向深入

聚焦一个“活”字,坚定方向抓改革。“管委会+公司”注重整体谋划、统筹联动、部门协作,建立“管委会+公司”改革基础台账,及时掌握最新进展,跟踪查摆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激发发展活力。针对各地改革进展不一、目标方向不明等问题,及时印发加快推进改革的通知,加强工作调度,确保改革紧抓在手。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直插开发区一线,深入企业车间班组,厘清各方职责边界,优化公司市场化运营等“一招鲜”。

创新两个机制,点面结合抓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阶段总结、稳步推广”的思路,坚持“直联点+案例推介”组合发力,高效推进改革。坚持“以点带面、抓点促改”,明确专人负责沟通衔接。深耕改革“试验田”,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因地制宜,差异化探索公司治理模式,拓宽运营渠道,优化配套政策。定期收集整理各地经验做法,按照综合类、专项类分门别类,同时兼顾市县层级、发展差异,择优筛选典型案例,为各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做法。编印工作简报,通报改革进展,介绍试点经验做法,推动互学互鉴,营造“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实现“要我改”到“我要改”的积极转变。

把握三个关键,紧扣重点抓改革。制定开发区赋权清单,省级统一赋予省、市、县三级经济管理权限,由各开发区结合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认领承接,做到“应赋尽赋、应接尽接”。有序推行“两剥离”(即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承担,剥离开发运营职能交由市场主体承担),厘清管委会与公司、属地政府边界,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公司做强做大。指导各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建立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进开发区治理现代化,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指导各地科学组建公司,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要求规范运行,扩大公司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优化四项措施,形成合力抓改革。指导各地破解行业壁垒,坚持市场化招才引才,补充紧缺专业人才。改变以往照顾性安排干部做法,坚持把优秀干部和有潜力干部选配到开发区,让其在实践淬炼中成长,形成优秀干部到开发区去、优秀干部从开发区来的良性循环。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人员管理激励、刚性淘汰制度,提高人岗匹配度。指导各地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付实薪”,打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锅饭模式,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凝心聚力,持续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巩固提升制度创新成果。全面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力争省级及以上开发区改革全覆盖。巩固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清单”等制度成果,推广至有条件的开发区,形成更有示范性、权威性的改革案例。

推进职责机构动态管理。坚持“园区点单、部门赋权”,建立“可收可放”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开发区赋权清单,依法赋予开发区更多权力和资源。制定管委会、属地政府及公司职责边界清单。出台开发区管理机构动态调整办法,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对体量大、发展快、效益好、创新强的开发区予以正向激励。

深化公司市场化转型升级。深化公司市场化转型、实体化运作,督促指导开发区完善公司内控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自主运营,防止公司行政化。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实施债务重组,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改善资产质量、增进信用评级。打造“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等多种模式,提高融资能力。支持公司发挥招引产业、资本、人才等积极作用,拓展业务范围,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创新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创新开发区用人方式,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实行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积极探索建立高端人才“双万工程”周转池制度,重点支持省内高层次人才用编用岗需求,吸引更多人才来皖创新创业。支持开发区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和团队,畅通人才交流渠道,让人才队伍“活”起来,干事激情“燃”起来。(张磊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2024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