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委编办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持续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聚焦优体强基,助力基层简约高效。一是突出党建引领,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体制机制,全市45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立党建办公室,贯彻“大党建”理念,优化调整党建办公室职能体系,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系统重塑乡镇(街道)职能体系。聚焦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职责,优化调整乡镇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综合设置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及便民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5+2”组织架构。街道内设机构控制在5个以内,个别乡镇(街道)可结合本地实际增设1-2个特色机构。三是落实“减上补下”要求,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下沉。通过“调剂”“周转”两种方式让存量编制“活”起来,今年全市共调剂140名编制下沉乡镇(街道),各区(市)共调剂事业编制38名设立乡镇(街道)编制周转池,下沉的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专用于加强乡镇和街道工作力量。
聚焦明责定权,助力基层减负增效。一是清理议事协调和挂牌机构。乡镇(街道)一律不设议事协调机构,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除中央明确可保留的牌子外,一律不再加挂,同步规范联席会议、工作专班、临时工作机制等,防止变相设立、发生反弹。二是精准厘清权责事项。全面梳理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优化调整赋权事项,赋予基层高频率、易发现、易处理等事项,调整上收专业性技术性强、基层无力承接等事项,切实明晰职责任务。三是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从严控制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的项目和频次,压减市直单位督查检查考核活动30项,精简优化对市直单位、县级对乡镇考核指标20%以上,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精力放到抓落实上。
聚焦编制调整,助力基层赋能强效。一是科学核定编制规模。在严格执行省定乡镇(街道)编制标准基础上,综合考量人口规模、区域特点、编制基数等因素,对各乡镇(街道)行政、事业编制总量进行重新测算,实行差异化、精细化定编,确保编制配备与职能任务、实际需求相匹配。二是全力保障用人需求。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和综合执法机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审核乡镇(街道)申报公务员(选调生)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各类用编计划,为基层补充“新鲜血液”。三是清理规范借调人员。出台从严控制借调人员的意见,对借调人员范围、程序、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原则上不得从乡镇(街道)借调工作人员,对确需借用(抽调)的,严肃干部人事和机构编制工作纪律。
聚焦破旧立新,助力基层塑形提效。一是探索岗位管理。健全运行管理新机制,统筹配置乡镇(街道)工作力量,支持引导乡镇(街道)探索“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推动“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畅通基层晋升渠道,开展“五方面”人员选拔及事业编干部选聘工作,落实工资收入、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基层倾斜等政策,有计划选派区(市)以上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和挂职,激励干部更加担当有为。三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持续规范“属地管理”工作,探索建立与政法、社工、信访、民政等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对存在职责争议的市民投诉事项,由“12345”服务热线通过平台系统进行转办,对职责不清导致推诿的投诉事项,由编办给出职责界定建议,破除职责分工“梗阻”问题。(拟稿人:费尚恒)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