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委编办:“三个创新”引航,全力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访问次数: 329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1-03

[字体: ]

绩溪县委编办聚焦经开区体制优化、主业深耕、人才培养“三个创新”,不断深化经开区“管委会+公司”改革力度,助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体制架构,激活管委会效能引擎。一是推进管委会“去机关化”打破传统意义上经开区就是“全能政府”的认知,重新制定管委会“三定”规定,紧扣经开区是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功能定位,清理规范和优化整合内设机构,精简综合事务部门,加强经济职能部门,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强化纪律监督力量,构建起在党工委领导下的职责明确、简约高效的管理体系。二是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以实绩为导向,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绩取酬、末位惩戒,实现薪酬激励由“铁工资”向 “活薪酬”转变,打破“大锅饭”,堵住“躺平”路,促使干部自觉强本领、提效能。三是加快开发区运营建设市场化组建绩溪县开源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管委会+公司”模式实现“政企分离、管运分开”,经开区管委会主要承担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协调服务、资源配置、营商环境打造等职能。公司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投资、工程建设投资、产业基金、融资担保、商业运营五个板块业务拓展。园区的市场化投资和运营服务交由公司运作,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协同发展的管理运营体制。

创新主业深耕,助力经开区“轻装上阵”。一是导向鲜明为经开区减负。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比高低,树立以工业总产值、亩产贡献率等经济发展指标为主的测评导向,持续推进绩溪经开区提质增效行动,结合实际形成《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中需要县级层面帮助解决的重要事项清单》,变园区‘上跑’为部门‘下跑’,各部门积极主动为园区和企业纾困解难。加大经开区“双减”力度,减少向经开区发文开会、督查考核等,切实为经开区发展“减负松绑”。二是积极稳妥剥离社会事务。坚持“成熟一项、移交一项”,逐步逐项剥离开发区有关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今年8月首批移交涉及信访、文明创建、河长制等方面事项由属地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承担。目前各方衔接良好,工作开展顺畅。三是进一步优化能。结合经开区管理服务需要和企业需求,县政府依法向经开区管委会委托行使16项管理事项,对委托行使事项采取“见章盖章”方式行使,县直相关部门充分认可经开区作出的审批服务决定,赋予经开区充分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权限,做到“园区事情园区办”。

创新选人用人,促进发展与人才双轮驱动。一是破人事管理“藩篱”。推行全员“聘任制”,引入竞聘机制,靠本事竞岗位、依岗位出业绩,推动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加大管委会和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双向交流力度,让能干事的干部有位置、会干事的干部有舞台。二是借人才编制池“东风”。充分发挥绩溪县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才编制池”作用,畅通干部流动渠道,持续不断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援派高科技创新人才,让“优秀的人到合适的岗位”,激励更多“精兵强将”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促使经开区成为培养经济型、专业化干部的重要平台。三是筑人才集聚“绿洲”。持续从完善制度、实践培育、优化环境、激励举措方面着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人才在经开区干事创业的良好政策导向和制度环境。编制绩溪县企业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印发《绩溪县企事业单位紧缺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通过“政聘企用”方式引进27名人才派驻8家重点企业培养使用,引进2名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胡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