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抓教育要让群众可感可及

访问次数: 22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7-15

[字体: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得好不好、成效优不优,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以开门抓教育的姿态主动倾听民意、回应关切,是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党员干部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部署要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消除群众距离感,增强群众参与感,用可感可及的实际成效叩开群众心门。

  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习惯“跑上面多、跑基层少、与群众远”,习惯“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有的不愿和群众打交道,怕同群众接触惹事上身、怕跟群众交流脱不开身、怕为群众办事麻烦缠身;甚至有的作风粗暴,对待群众态度恶劣、言语嚣张。殊不知,如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严重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诚然,破解疏离群众之困的良方往往就隐藏在基层实践中。如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源于群众“办事磨破嘴、跑断腿”的抱怨,湖南“屋场恳谈会”始于村民对“干部式候鸟”的批评。这些鲜活案例启示我们:作风建设的最高标准不在红头文件里,而在群众舒展的眉宇间、会心满意的笑容中。党员干部要甘当群众学生,沉下身子接“地气”,敞开心扉听“民声”,从家长里短中洞察“四风”新动向,在促膝交谈里把准作风真脉搏,做到祛邪扶正精准施策。

  开门教育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民生改善上。倘若教育成效不能转化为群众推开家门时的便利、走进机关时的舒心、遇到困难时的信赖,再华丽的整改报告都只是“空中楼阁”。党员干部当以民心为镜、以实绩为尺,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幸福账单”:既要俯身倾听菜场摊主的牢骚、工地民工的期盼,更要建立“蹲点调研解难题”“清单销号除积弊”的硬机制。从简化办事流程到落实首问负责,从优化窗口服务到推动数据跑腿,让群众少填一张表、少跑一里路、少叹一口气。唯有如此,才能以开门抓教育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真心点赞,让新风正气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蔚然成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