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归”话:一位巡护员眼中的长江之变

访问次数: 4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10-14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清晨,长江铜陵段。62岁的老胡站在巡护船上,随着江波起伏遥望远方。远处水天相接,江面浮着薄薄雾气,熟悉的水汽弥漫开来让他无比安心。

  与几年前不同的是,他眼中追寻的不再是渔网的方向,而是江水中一闪而过的“微笑”。

  胡根渔在巡护船上眺望远方

  捕鱼人变成护鱼人了

  10月11日,记者在巡护船上见到了老胡。

  他本名胡根渔,生在江陵村,长在长江边。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他自幼跟着父母出江,十几岁时就成了村里公认的捕鱼能手。在成为铜陵市郊区长江禁捕协助巡护员之前,他捕了40年的鱼。

  直到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正式实施,他和沿江成千上万的渔民一样,“洗脚上岸”另寻生计。

  对江边长大的人而言,离开长江就像鱼儿离了水。在岸上,总觉得心是飘的。

  “我们这些在江边长大的人,闻着长江的水汽才觉得踏实,上了岸反倒不自在。”老胡笑着说,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这辈子注定要与长江水相依。

  2020年,他脱下浸满江水的水裤,换上一身深蓝制服,以另一种身份重回长江的怀抱。

  老胡的日常巡护工作,围绕着铜陵市郊区长达52公里的长江段及10公里的通江水域展开。

  40年风里来浪里去的捕鱼经验,如今成了护鱼的法宝。

  老胡说:“江水的脾气,我们最清楚。”上半年和下半年水位不同,鱼群所在的区域也不同。枯水期它们藏在哪儿,涨水期又洄游到哪儿,老渔民心里都门儿清。“摸透了鱼的习性,自然就能精准打击非法捕捞。”

  “我家世代打渔,如今我都不捕了。长江给了我们那么多,现在该是我们回报她的时候了。”每次遇到非法捕捞或违规垂钓的人,老胡总爱用自己的经历劝他们。

  铜陵市郊区长江禁捕协助巡护员吴传幸正在开船

  铜陵市郊区长江禁捕协助巡护队共有10人,大部分都是“洗脚上岸”的渔民。他们协助渔业部门打击非法捕捞,清理河道垃圾,维护水域生态安全,同时向公众普及长江保护知识和禁渔政策。

  在整个长江流域,大约有850余支协助巡护队、2.7万余名队员。他们穿梭于滩涂,巡逻于江岸,无论烈日当空还是风雨交加,日复一日守护着这片水域。

  老胡说:“能在这样的年纪,换一种方式守护长江,我心里特别踏实,也特别开心。”

  “长江的微笑”回来了

  问及禁渔以来感受到的最大变化,老胡毫不犹豫地吐出两个字:“江豚!”

  “小时候跟着父母打渔,江里常能看到成群的江豚,它们爱追着船嬉戏。”老胡回忆道,“那时甚至还见过很多次白鱀豚,身体透着淡淡的粉色,特别好看。”

  但大约在2000年前后,江豚渐渐少了,起伏的江水中越来越难寻觅它们的踪影。而被渔民称作“长江女神”的白鱀豚,更是在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每次出江捕鱼,老胡总忍不住在江面上寻找白鱀豚的踪迹,却一次次失望。他心里清楚:如果不及时行动,江豚恐怕也会步白鱀豚的后尘。

  曾经成群出没的江豚,越来越难得一见。过度捕捞、水体污染、栖息地被破坏……人类活动不断挤压着它们的生存空间。摆“迷魂阵”、电鱼屡禁不止,老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无力改变。

  “以前捕鱼那会儿,江面上船挨着船,见到江豚的机会越来越少。”老胡说,那时的江豚,如惊鸿一瞥的精灵,一闪即逝。

  而今,十年禁渔行程过半,变化天翻地覆。

  老胡欣喜地发现,江豚正逐渐从“稀客”变成“常客”。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游弋,时而跃出水面“吐水”,时而潜入水中,顽皮又灵动。

  “江面静下来了,水也清了不少。只要天气正常,每次巡江几乎都能看到江豚。”老胡说,“现在看到江豚已经不稀奇了。除非是一大群同时出现,我们才会特别兴奋。”

  巡护员的工作日复一日,不分昼夜与寒暑。老胡坦言,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能与这些“小家伙”不期而遇。“它们鬼精鬼精的,有时候老远看见船就溜走了。”说起江豚,他的语气像在谈论自家调皮的孩子。

  “前不久,我见到了一群江豚,足足有十几头!”老胡兴奋地比划着,“就在船头不远的地方翻腾、捕食,圆圆的脑袋跃出水面,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那一刻就觉得,我们所有的辛苦和坚持,都值了!”

  巡护员拍到的江豚在水中嬉戏

  长江母亲河越来越好了

  长江生态好不好,江豚最知道。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2500万年,是长江生态状况的“晴雨表”。自白鱀豚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了长江中仅存的淡水豚类。

  从难觅踪迹到频繁现身,江豚的归来,是长江生态好转最直观、最动人的信号。

  禁渔四年多来,长江正重获生机。鱼类资源逐渐恢复,江豚的食物变多了,种群数量也迎来稳步回升。

  根据5年一次的长江江豚流域性科考结果,2022年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比2017年普查时增加237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在安徽铜陵,多部门联动的日常巡护与执法机制逐步完善,江豚栖息环境持续改善,种群数量显著增长,水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江铜陵段江豚数量从2012年的40头增至60头,增长50%。

  长江大保护,改变了老胡的人生,更改变了江河的命运。他亲眼见证这条奔流的大江,从疲惫走向复苏。“我们从长江索取了很多,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老胡望向远方,语气坚定,“看见江豚回来,就像老朋友回家。守好这片水,不是为了我们这一代,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也能看见。”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十年禁渔即将进入“下半程”,让这般诗景重现长江,正是千千万万个老胡无声的使命。

  波浪轻摇巡护船,老胡的身影在江面上显得渺小却坚定。他和他的同伴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串联起长江的未来。而江豚的每一次跃出水面,都是对这条大江、对这群守护者,最深情的回应。(记者 吕文卫)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