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人员编制管理,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编办通过与组织、人力社保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着力管好编制和管住人员“入口关”,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人员编制管理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酉阳县编办通过积极沟通、主动争取支持,与县委组织部和县人力社保局就加强人员编制管理达成共识,建立起了协调机制,实行“编制卡”制度,主要是通过三部门的相互沟通,及时掌握各部门机构设置、领导配备、编制使用、人员招录等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和规范机构编制工作。
(二)强化编制管理,严控人员“入口关”。重点是落实措施把好新进人员关。凡需新招录、招聘人员的部门,必须首先向县编办提出使用空缺编制的请示,经县编办批复后,再向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提出招录或招聘申请,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根据部门提交的招录或招聘申请,与县编办批复的用编计划进行核对,凡新招录、招聘计划超出用编计划的,一律返回提出申请的单位重新调整招录、招聘计划;对无空缺编制提出的招录、招聘计划,一律不予受理。同时,对于新招录、招聘的人员,需由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函告县编办,县编办给新招录、招聘的人员发放“编制卡”,新招录、招聘人员凭“编制卡”到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办理组织和工资关系。这样,人员招录、招聘就形成了“申请(用人单位)—核编(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与编办)—招录或招聘(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发放编制卡(编办)—办理组织和工资关系(组织、人力社保部门)”的良性轨道。
(三)加强人员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人员流动动态。重点是加强对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间人员调动的动态管理。一是对于组织任命的领导干部,县编办凭任命文件发放“编制卡”,凭“编制卡”办理组织和工资关系;二是对于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间的人员调动,必须先取得县编办的用编批复,再由进人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向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提出进人申请,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与县编办批复的用编计划进行核对,并根据用编计划向县人事领导小组提出建议意见,经县人事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向县编办发函,县编办凭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的函向调动人员发放“编制卡”,调动人员凭“编制卡”办理组织和工资关系。凡无空缺编制的部门提出的进人申请,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一律不受理。
(四)加强内设机构及领导职数配备的管理。为了加强对部门内设机构及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配备的管理,各部门内设机构领导的任命,需由县编办签署意见后,再按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审批。
二、取得的成效
(一)有效地杜绝和防止了超编进人行为,较好地把住了人员“入口关”。
(二)规范了人员招录和调动行为,使县编办能够及时掌握县内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间人员流动的动态情况,为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由于各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任命需经县编办签署意见,部门违规设置的机构和任命的干部就无法通过县编办的审核,有效地杜绝了各部门违规设机构、配干部的行为。
重庆酉阳自治县编办通过一张“编制卡”,把组织、人力社保和机构编制等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了一条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途径。(程锋)
信息来源: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