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的神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凝聚起来,把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牢固地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推进兴皖富民大业是省政协的应有之责。过去的一年里,省政协全面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凝聚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构筑强大合力。
凝聚力量 联谊协作彰显团结民主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全会上,省民革、省民进和省九三学社分别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相关提案,得到省农委、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的认真办理答复,提出提案的委员们纷纷表示满意。这一年,省政协会议发言席上有许多来自各民主党派的声音,省政协的每次调研、视察活动都有民主党派的身影,省政协督办的重点提案中民主党派提案也占据多数……
一年来,省政协注重发挥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致力于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宏伟事业。省政协不仅及时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还大力支持他们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讨论协商,主动邀请他们参加省政协履行职能的各项重点工作,做到提案重点督办、发言重点安排、社情民意信息重点报送,确保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
2011年,省政协接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来访达31批团组263人次,又一次刷新纪录。大发展需要大开放,省政协把港澳台侨和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支持港澳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元旦、春节、中秋……省政协利用传统佳节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在皖亲属的联谊,密切港澳台各界人士和海外华侨华人与安徽的联系和交往,先后组团参加澳门安徽联谊总会成立5周年庆典暨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港区省政协委员和香港安徽籍代表人士座谈会、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赴台拜会台湾海基会,促进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参与接待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来皖社团,积极为他们在皖投资、开展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同时,积极配合外事部门做好来访外宾接待工作,宣传推介安徽,扩大我省对外影响。
2011年,对于安徽皖河农场三益回民分场的广大职工是一个难忘的年份。在省政协提案推动下,经省政府批准,农场被纳入省财政少数民族发展扶持范围,参照民族乡享受省里各项帮扶政策,1700多位回民兄弟过上好日子更有盼头了。这是省政协促进民族宗教工作的典型案例之一,省政协以 “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深入基层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参与推进民族地区文化和文物保护,连续两年对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基固本 自身建设抓住“两支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 ”唯有坚持抓好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强基固本,才能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省政协视广大委员为至近亲人,不断密切与委员联系,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专门设立学习联络室,开通“委员服务热线”,为委员履职提供周到的服务保障。各专门委员会倾力为委员履职提供各种便利,省政协提案委每年全会前都为委员提供100多个参考选题。
为进一步提高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省政协在常委会期间不忘为委员们“充电”,举办专题知识讲座、通报最新省情、对新进委员进行集中培训。
真情付出换得真情回报,一年来,省政协委员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履职尽责,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带头示范,在界别群众中努力发挥代表作用,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很多委员在本职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饱满热情,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积极提出真知灼见;有的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结成‘感情的共同体’、‘事业的共同体’”,省政协把2011年作为“机关建设年”,对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省政协机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爱岗敬业”等主题活动,开展“履职尽责”大讨论,党员干部不分职位高低互相点评,剖析自身在 “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部门和机关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坦诚的交流中,大家敞开心扉,加深了同志间的友谊,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立足长远和高层次要求,省政协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挂职,派出首批13位年轻干部到12个省直单位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宽了机关干部视野,丰富了工作思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学识丰富、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政协工作干部队伍。
回首匆匆又一年,凝心聚智促崛起。2012年的崭新篇章渐次展开,全省政协组织必将同各族人民一道,坚持与党政工作合拍,与群众利益同向,与时代脉搏共振,铸造人民政协事业的新辉煌。
相关链接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