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奏“联”字曲 做好“大文章”——五年来安徽省社科联工作综述

访问次数: 124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10-14

[字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迈上新征程。壮阔而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高举思想之旗、担起守土之责、推出实用之作、发好安徽之声、培植学术之星、建好社科之家……五年多来,省社科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团结和依靠全省社科工作者,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安徽特色的优秀成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好安徽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络服务“五路大军”和“十万人马”

   ——当好社科战线“聚能环”

  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如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安徽力量”,如何多出研究回答全省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成果?这是新时代社科联工作必须答好的课题。

  “社科联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在‘联’与‘合’两个字。我们以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为‘联’的主线,以社科组织之间紧密合作和不同学科协同攻关为‘联’的方式,以多出精品和打造品牌为‘联’的目标,以信息化建设为‘联’的拓展,努力当好‘联’群聚贤、‘合’事兴业的‘聚能环’,切实做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社科事业的参谋和助手。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表示,我们联络服务对象囊括了“五路大军”和“十万人马”——16个省辖市社科联、15个县级社科联、25个高校社科联、121个业务主管社会组织以及700余个市县级学会,覆盖了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五个方面的力量,集聚了约10万名社科工作者。

  让“五路大军”和“十万人马”动起来!从2015年开始,省社科联连续四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项课题”研究。所谓“三项课题”,即各团体会员提供一份本团体年度最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提供一份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的应用对策研究;提供一份社科知识普及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项课题”精准指向理论、资政、科普三大主阵地,引导全省社科工作者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安徽之问”。从2015年的550项到2019年的1008项,五年来“三项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

  “‘三项课题’活动像一座竞技场,让各团体掰掰腕、赛赛跑、出出汗,激发了团体会员的功能建设和创新活力,扩大了社科联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周祥飞谈道。

  为全省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当好党委政府“智囊团”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省社科联207家团体会员立即行动,动员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调研、理性思考、主动发声、回答挑战。省发展战略研究会在其公众号“新时代智库”刊发研究文章20篇,组织专家围绕“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积极建言。《学术界》策划“疫情防控的社会学思考”笔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与治理”等专题,刊发多篇高质量论文。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

  这段时间,省社科联积极引导全省社科界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主攻方向,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的目标任务作为研究重点,在新时代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思考时代课题,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思考安徽发展课题,更好彰显社科理论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时效性与实效性。

  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写好服务大局、紧贴实际、促进发展的“大文章”!五年多来,省社科联凝聚学界力量为全省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切实把社科理论的资政功能发挥好,把社科智库的作用发挥好。

  让“文章”变“文件”,社科类评奖突出服务决策的导向,近三届应用性成果获奖超过半数,其中19篇为内部决策咨询报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研究》《安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我省创新支撑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等获奖成果直接转化为政府决策。

  课题研究是社科界履行资政功能的重要抓手。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作为省部级课题立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在安徽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选题,组织团体会员及省内外有关科研机构深入调研、献计献策,共发布课题676项、重大项目84项、攻关项目592项,15项成果获得省领导批示或直接被决策部门采纳等。

  把“中国故事”送进百姓心坎

  ——当好社科普及“播种机”

  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合肥老年大学学员李能余“宅”在网上,观看“安徽人文讲坛”在云端发布的“人文大餐”。“我是‘安徽人文讲坛’的铁杆粉丝,从图书馆追到了网上,一追就是10多年。往期有些精彩内容没能记下来,现在好了,可以反复观看,细细品味。 ”李能余对记者说。

  2006年7月9日,由省社科联牵头主办的“安徽人文讲坛”在合肥市图书馆拉开序幕,第一讲《徽商悲喜剧》,观众反响热烈。

  《从考古发现看安徽文明之光》《黄梅戏的昨天与今天》《“诗仙”李白的“安徽情结”》……“安徽人文讲坛”扎根江淮沃土,用心讲好安徽文化故事。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者、表达者,更需要传播者、倾听者,‘安徽人文讲坛’正是连接两端、传承历史、赓续文脉的好平台。”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评价道。

  《澎湃长江:支撑经济发展新未来》《量子通信与大众生活》《区块链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安徽人文讲坛”精选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邀请专家指点“迷津”,帮助受众了解天下事、把握时代潮。

  “回望历史,直面现实。 ”洪永平用8个字总结“安徽人文讲坛”的态度、特点与功能。

  今年8月18日,“安徽人文讲坛”第168讲《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线云端,立体传播、“永不闭幕”。

  主讲168场,分场讲座3400余场,直接受众700余万人,间接受众5000余万人……14年接力“耕耘”,“安徽人文讲坛”已成为我省社科普及的知名品牌、干部群众身边的良师益友。

  社科名家大巡讲、社科知识普及月、社科知识普及基地……五年多来,省社科联创新开展社科普及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托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皖江文化研讨会、淮河文化论坛等活动,发现、壮大专家宣讲团;通过演讲比赛、微宣讲大赛,发现草根、青年宣讲达人,扩大志愿宣讲团;吸纳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乡土能人、农民宣讲员,充实艺术化宣讲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社科宣讲员们,把“中国故事”和“安徽故事”送到车间厂矿、田间地头,送进百姓心坎上。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