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单位在开展问题整改工作时出现“遮丑式”整改倾向,表面上将问题整改得“完美无缺”,实则掩盖得严严实实,过度在“包装”“唱功”上做文章,忽视了“疗效”“实绩”。这种自欺欺人的整改模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更会让群众觉得政府在“喊口号”“耍花招”,积久成弊,必然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整改落实不是“纸上谈兵”的虚功,而是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若只查不改、敷衍整改,学习教育便会沦为徒劳。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改”字当头,对照“问题台账”逐项销号、对标“整改标准”精准发力,以敢于动真碰硬、一抓到底的决心与担当,把根源“挖深”、把措施“定实”。整改要落实到位,要坚持把“开门教育”贯穿其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正做到“耐心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请教方式办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项整改成效都化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