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研究部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工作。但在此关键节点,个别干部却滋生出“‘总结’即止”的错误认知,把“总结”视为“终结”的标志,把“交卷”等同于“交差”的终点。这种思想若不及时纠正,将祸害无穷,不仅会让前期作风建设成果大打折扣,更可能导致“四风”问题卷土重来,必须坚决摒弃。
“总结即终结”的错误认知,根源在于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本质上是“小节无害”思想的变种。有的干部认为,学习教育即将“收官”,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觉得偶尔“松松劲”“歇歇脚”不算什么大事;个别单位在总结工作时,满足于“过得去”,对查摆出来的问题只做表面整改,认为“总结完了就万事大吉”;还有的把“交卷”当成任务完成的终点,对群众反馈的意见置之不理,觉得只要形式上过关就行。这些行为看似是“小节”,实则是对作风建设的轻视,完全背离了学习教育初衷。殊不知,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终结”“交差”念头,正是滋生不正之风的温床。
破除“总结即终结”的误区,首先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线。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此次学习教育的总结,只是作风建设路上的一个节点,而非终点。要以学习教育为契机,进行深刻的思想“体检”,用党纪党规的“显微镜”仔细排查自身存在的懈怠思想,以党章为“标尺”规范言行,坚决打消“松口气”的侥幸心理。要始终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警醒,做到慎终如始。
制度建设是防止“总结即终结”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让“总结”之后的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聚焦“关键少数”和基层微权力等重点领域,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强化监督,让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无所遁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明确“总结”后的工作标准和责任清单,避免制度执行“打折扣”“搞变通”。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成为作风建设的“监督员”,通过群众的“晴雨表”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确保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让“铁规”始终发力,“禁令”持续生威。
作风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总结”,绝不是作风建设的“终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定,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杜绝“终结”“交差”的错误思想,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的良好形象,筑牢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清风正气始终充盈。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